“2011年-2021年清华大学优秀优良毕业生情况”的表格,统计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11年间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获得“优秀优良毕业生”荣誉的情况,并结合了2023年的人均GDP数据进行分析。
1. 关键发现与观察:
全国概况:
总录取人数:34,375人
总优良毕业生人数:4,121人
全国平均优良率:12.0%
优良率排名:
浙江 (17.2%)、山东 (16.3%)、河南 (16.2%)位列前三。
北京录取人数最多(4097人),优良率(8.4%),仅高于西藏、青海、宁夏、海南、内蒙古、贵州。
展开剩余75%上海 (11.8%)、天津 (10.2%)等直辖市的优良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西部省份(如青海4.2%、西藏4.1%、宁夏5.8%、贵州7.2%) 的优良率普遍较低。
录取人数与优良人数:
录取人数最多的省份是北京 (4097人),远超其他省份(第二是河南1867人)。
优良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也是北京 (345人),其次是河南 (303人)、浙江 (293人)。这反映了生源大省在绝对数量上的优势。
优良率与人均GDP的关系(核心观察):
高优良率 & 中低人均GDP:排名靠前的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南、江苏、广东、陕西、湖北、安徽、辽宁、河北、江西、四川、山西、黑龙江、吉林、广西、甘肃等,人均GDP大多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(12514 USD),但优良率均高于或接近全国平均(12.0%)。
低优良率 & 高人均GDP: 排名靠后的北京、上海、天津,人均GDP(28430, 27064, 17426 USD)远高于全国平均,但优良率(8.4%, 11.8%, 10.2%)低于全国平均。
指数远高于全国平均 (0.96)的省份:河南 (1.91)、河北 (1.49)、湖南 (1.44)、黑龙江 (1.36)、山东 (1.26)、辽宁 (1.23)、甘肃 (1.23)、安徽 (1.20)、江西 (1.20)、吉林 (1.19)、四川 (1.17)、陕西 (1.13)、广西 (1.12)、山西 (1.10)。
指数远低于全国平均的省份:北京 (0.30)、上海 (0.43)、西藏 (0.44)、青海 (0.47)、内蒙古 (0.47)、福建 (0.65)、天津 (0.59)、海南 (0.59)、宁夏 (0.56)、江苏 (0.71)、重庆 (0.76)、新疆 (0.79)、广东 (0.96)、湖北 (0.99)、浙江 (0.97)、云南 (0.95)、贵州 (0.93)。
2. 结论与启示:
该表格揭示了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一个显著的现象:来自人口大省及部分东部非顶尖富裕省份的学生,在清华就读期间获得“优秀优良毕业生”荣誉的比例(优良率)普遍高于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学生。
结合“优良率/人均GDP指数”看,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,其学生在清华的学业表现(以优良毕业生比例衡量)相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更为突出。
这可能反映了:
这些省份的学生考入清华的竞争异常激烈(录取率更低),筛选出的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毅力极强,尤其是河南、河北、湖南、黑龙江、山东、辽宁等几个省份。
进入大学后,这些学生可能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,学习动力和刻苦程度更高。
经济发达地区(尤其北京、上海)的学生可能面临更多元的选择和“出路”,对单一学业荣誉的追求动力相对较低。
评价体系(优良毕业生标准)是否完全与学业表现挂钩,以及不同地域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评价体系的差异,也可能是一个因素(但这需要更多信息佐证)。
北京作为清华所在地,录取人数最多但优良率低的现象尤为引人注目,值得深入探讨原因(如保送生政策、本地生源构成、评价体系适应性等)。
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,各省学生在清华大学的表现与其生源质量基本呈正相关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配查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