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安徽的高等教育,那就不得不聊聊这位“家族长辈”——国立安徽大学。它是安徽高教界的祖师爷级别选手,不仅开创了安徽高等教育的先河,还留下了一串“后代高校”:亲儿子安徽师范大学、安徽农业大学;侄子安徽大学;还有个养子——安庆师范大学。
一、从国立安大说起:一位被水冲散的百年老校
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为省立安徽大学,1928年在安庆创建,是安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。到了1946年升格为“国立”,风头一时无两,甚至有“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”的美誉。
但是!天有不测风云,1949年一场大水直接冲破了安庆的护城墙,把国立安大的校园也一锅端了。于是学校连同图书、设备,甚至包括农学院的八头奶牛,一起打包整体迁往芜湖,和当时的安徽学院合并。这也为后来“子孙满堂”埋下伏笔。
二、亲儿子:安师大和安农大
展开剩余76%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,是国立安大拆解出来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,亲儿子当之无愧。
1954年,国立安徽大学被撤销建制,原有的师范学院和农学院分别独立建校,变身为安徽师范学院(今安徽师范大学)和安徽农学院(今安徽农业大学)。
安师大不仅继承了芜湖老校址、校史和印章,还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你家乡的中小学校长、老师,说不定就是安师大的校友!此外,安师大凭借40位国家“杰青”和4位中科院院士的培养纪录,硬是干翻了一堆985高校,这战绩,不服不行!
安农大则在农学领域稳居安徽C位,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。其中茶学专业堪称“绿叶中的战斗机”,毕业生就业率高得离谱,待遇也很香。
这两位亲儿子,一个文教,一个农工,都是实打实的嫡系传承。
三、侄子安大:根正不正,名头响亮
别看安徽大学(安大)现在是“双一流”高校,头顶光环,但它其实是“侄子辈”,而不是亲儿子。
1952年,安徽省委原本想把国立安徽大学整体搬到合肥,奈何1954年国立安大被拆解,计划泡汤。于是,1958年在原预留的校址上新建了合肥大学,不久后更名为“安徽大学”。安师大还派出物理系和部分老师支援建设,这才有了安大如今的底气。
不过安大也有点“蹭老祖宗热度”的意思,把自己的建校时间标成1928年,这操作属实有点“历史致敬”+“营销创意”。
四、养子安庆师大:蹭得有点猛
安庆师范大学这位“养子”,和国立安大没有直接血缘关系,但住了老祖宗的老房子(也就是原国立安大校址),就自封“嫡系”。
更有意思的是,安庆师大竟然把校史往前推到了1897年,比国立安大还早!这就好比你租了套房子,然后自称这房子是你家祖宅,多少有点“代入过猛”。
不过,安庆师大也不是全无贡献,它曾经是安师大的分校,对安徽地区的师范教育也有稳定输出,属于“虽非亲生,但也帮衬”。
五、结语:正宗不正宗,关键还是看实力
安师大、安农大是国立安徽大学正儿八经的“亲儿子”,校史、校址、资源一样不落;安大虽然是后起之秀,但如今发展迅猛,堪称“高富帅侄子”;而安庆师大嘛,虽然血统上没有直接关系,但也算是“住着祖屋的养子”。
不过,说到底,高校的底蕴拼的是实力,而不是家谱。亲的也好,远的也罢,有真本事,才是硬道理!
发布于:湖北省配查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